Q:為什麼大樓外牆磁磚會掉落?是不是老房子才會發生?
A:不只是老房子,新大樓也可能發生磁磚掉落,磁磚掉落的三大主因:自然、人為與結構整合問題。
1.自然因素:台灣地震、颱風頻繁,環境條件影響(長期受到熱脹冷縮應力的反覆作用)考驗外牆耐候性。
2.人為因素:工法與施工品質決定磁磚壽命,包括混凝土基面、粉刷層、黏合劑與磁磚本身,若任一道工序疏忽,都會導致後續問題。
▌結構體外牆剖面圖
3.結構整合問題:磁磚剝落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,而是結構與飾材系統未整合的結果。
磁磚只是建築的外皮,看似是裝飾,其實跟結構設計、施工工法和維護制度都密切相關。若施工時黏著層處理不當、氣候變化造成熱脹冷縮壓力,或結構有裂縫滲水導致鋼筋鏽蝕,都可能讓磁磚鬆脫剝落。這些狀況,不分新舊建築都可能發生。
Q:貼磁磚不是只要貼得牢就好嗎?
A:外牆磁磚是一個系統,從結構、底層、接著劑到磁磚本體,每一層都要搭配到位。
磁磚不是「最後一道裝飾」,而是整體結構安全的一部分。要確保耐久性,從施工工法的標準化,到每一層材料的選用與搭配,都需要專業整合。否則即使表面看來完好,也可能因內部隱患而在幾年後發生剝落問題。
▌外牆貼磚-黏著劑塗抹面積不要太大,以免黏著劑過乾才貼,影響黏著效果。
Q:如何防止磁磚掉落?有沒有比較好的做法?
A:採用系統化施工+透明化管理,是目前最有效的解法。
例如:
1.採用系統化鋼筋工法施工,「Alfa Safe系統牆」鋼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,於牆體端部與轉角處,皆採用一體式牆箍專利結構工法,使牆筋綁紮更加確實堅固、鋼筋間距整齊一致、保護層厚度足夠,確保牆體達到防裂、防水效果,有助於減少結構裂縫與滲水問題,總體提升房屋的結構安全與抗震力。
2.每一道工序透過影像記錄、數據監控、關鍵節點查核,讓每一到工序留下可追溯的施工履歷。
3.接著材料與磁磚黏貼方式需經過檢查與正確施工流程,才能提高整體耐久性。
Q:建築完工交屋後,還需要檢查外牆嗎?
A:當然需要!真正的挑戰,是從使用開始。
許多外牆磁磚掉落事件,往往發生在一定屋齡以上,這正反映出台灣在「後續維護」與「定期檢查」制度上的薄弱。外牆磁磚的安全,需要長期維護與定期檢查。例如:
1.清洗外牆時同步進行目測檢查,觀察有無白華(壁癌)、裂縫、龜裂、鼓起、鬆動等異常現象。
2.發現有磁磚剝落或疑似異常時,尤其位於人行道或車道上方,應立即設置警示圍籬或防落網、遮棚,禁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,並儘速請專業技師或專業單位進行檢測與修繕。
3.當外牆已經出現剝落或可疑區塊,可使用紅外線熱像儀、聲響敲擊測試等非破壞檢測方法進行深入調查,找出潛在風險,進而規劃全面性修繕方案。
Q:大樓管委會可以怎麼做來保障住戶安全?
A:建議大樓管委會應訂立「建築維護管理計畫」,將建築物構造及各項設備 使用年限(包括外牆)制訂完善紀錄及維護方式,並列入定期檢查項目。
外牆磁磚屬於高風險、非結構體系統,雖然不像結構梁柱那樣容易被注意,卻可能直接危害行人與住戶安全,當發現異常時,儘快聯繫專業單位處理,避免釀成公安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