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59號4樓
EMAIL:alfa@dyf.com.tw
電話:+886-2-2358-1345
傳真:+866-2-2358-1314

 2022年3月23日發生芮氏規模6.6強震,全台深夜震不停,後續又發生大大小小的餘震,讓許多民眾整夜睡不安穩。甚至有學者指出,依據地震百年週期,未來不排除會出現規模8.0以上的「海溝型地震」。

 

什麼是「海溝」?

 海溝是位於海洋中的兩壁較陡、狹長的、水深大於5000公尺溝槽。海溝多分佈於活動的海洋板塊邊緣,在海洋板塊與大陸塊的交界處,一般認為它是地球板塊相互擠壓作用的結果。密度較大的海洋板塊以30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陸板塊的下面,兩個板塊相互摩擦,形成長長的「V」字型凹陷地帶。另外,地質學家還認識到,所有的海溝都與地震有關,環太平洋的地震帶幾乎都發生在海溝附近。世界大洋約有30海溝,其中主要的有17條,於太平洋的就有14條,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。

 

什麼是「海溝型地震」呢?

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,因此地震發生頻繁,根據近10年統計資料計算,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,由於菲律賓海板塊600萬年以來不斷擠壓歐亞大陸板塊,才造就了台灣這個島嶼,豐富了台灣的地表景觀,形成諸多高聳山脈,同時也存在著平原、丘陵、台地與盆地等地形,然而造陸運動仍然是現在進行式,板塊擠壓不斷引發旺盛的地震活動。

 

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,這兩年觀察下來,地震次數與頻繁度開始增加,台灣可能已經進入了「地震活躍期」,許多是菲律賓海板塊往西北推移導致。

 

 巨大的台東縱谷斷層也是台灣地震最頻繁的地方,菲律賓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,隱沒下沉後形成的深溝就是海溝,是一條規模非常大的斷層,而板塊向北向下隱沒,西界持續鬆動,海溝型地震的發生率也會上升。根據近2、3百年來的文獻紀錄,海溝型地震活躍期以百年為週期,台灣上一次發生規模8.0以上地震是1920年,再上一次是1815年,通常上半世紀是活躍期,下半世紀進入相對平靜期。

 

 一但發生海溝型地震,不只在東部震央附近相當危險,尤其是盆地地形區域,一般而言,地震震度以靠近震央的地方震度越大,然而若是盆地地形,盆地四周為堅硬的地盤,盆地內為鬆軟的沉積層,當地震波傳到盆地時更容易聚焦,在盆地地表所受地震震動的時間將會拉長,地震強度也會明顯放大,在台北盆地內的民眾於地震發生時更加「有感」,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。另外是危險老舊不安全耐震的老屋,千萬不可以有「前幾次地震都沒事」、「裂縫存在已久,應該沒關係」、「檢測要花錢,還可能影響房價」等觀念。老舊房屋相對危險的主要原因在於,早期建築物對耐震性能的要求沒有現在高,灌混凝土的品質及鋼筋綁法也不若現在好,而且混凝土隨著時間過去,強度會老化,產生「中性化」問題,更何況經年累月的大小地震,也會對建築物造成力學上的破壞。

 

 面對不可避免的天然災害,採用創新的耐震提升工法,做好耐震、防災的準備,將防震意識內化到日常生活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 

加入『Alfa Safe安全宅』官方Line,給您更多資訊分享!

加入FB粉絲團,最新都更、危老資訊不錯過!